您的位置:首頁 > 艺术人生 > 艺术人生
访中国青年古琴演奏家张峰
上传时间:2014-10-09
分享到:


  
  时而潺潺,缓如流水叮咚;时而奔泻,急如珠落玉盘……在仁川亚运会主会场,从威海馆流淌而出动人琴音,吸引了众多韩国人循声而入。
  表演台上,一位儒雅的青年琴者,一把深沉的宋代古琴,奏出了动人心弦的天籁之音。
  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,中国青年古琴演奏家张峰受邀成为2014仁川亚运会中国威海馆的表演嘉宾,携宋琴“玉珂”,用一曲曲流传千年的古乐征服了众多韩国友人。
  古琴悠悠 响彻海外
  一个悠长的尾音袅袅远去,张峰的手缓缓落于琴台之上,片刻之后,驻足倾听的韩国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。
  这一幕,在威海馆开馆期间,一直循环上演。
  “毕竟亚洲人在文化上有相通之处,韩国人能够欣赏古琴这并不奇怪,但众多韩国人对我的演奏给予了这么大的热情,仍然让我感到有点意外。”演奏的间隙,张峰坐在台阶上与记者侃侃而谈。
  刚刚迎来不惑之年的张峰,与古琴相伴已二十多年,他不仅是广陵琴派的继承人、大音堂的创始人、精于斫琴的工匠,此次更是成为了中韩文化的交流使者。
  “古琴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,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。我一直在把握一切机会来推广普及古琴艺术。”张峰说,得益于威海馆的邀请,能够把这门古老的中华艺术带到韩国来,也圆了他的一个梦。
  张峰是扬州人,身上有一股浑然天成的儒雅之气。曾几次到过威海的他,之前对这座城市却不甚了解。“我个性比较安静,每到一地多与琴友弹奏交流,很少出去游玩。威海之前在我的印象里,也只是一个干净安逸的海边小城。”他说,在威海馆的这些日子,通过馆内的图片、文字、视频和工作人员的介绍,他心中有了一个全新的威海。
  “没想到威海的风光如此之美,生态如此之好,经济如此发达,更没想到威海人的思想开放程度如此之高。”张峰表示,能够想到借力亚运会宣传推介自己的城市品牌,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威海的对外开放力度。
  对于威海馆,张峰更是赞口不绝:威海馆的设计建造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。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搭建这样一座外形美观,内容丰富的城市形象展馆,非常难得,威海人的魄力和智慧令他钦佩。
  从业余爱好到职业琴家
  少年起习琴,启蒙于扬州老琴家胡荫干先生、梅曰强先生,其间不拘泥于琴派,入川蜀,访金陵,至上海专研琴艺,先后师从马杰先生、龚一先生……张峰结缘古琴,着实出于偶然,但幸运的他跟随多位古琴名家习琴,令他能够集众家所长,为自己的古琴演奏打开了新天地。
  2002年,张峰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首届青少年艺术大赛,一举斩获民族乐器独奏比赛古琴青年组银奖。怀抱如此“小众”的乐器站在聚光灯下,张峰更加坚定继续自己的“古琴梦”。
  随后,满腔热情的张峰回到扬州,构建了自己与古琴的一方天地——大音琴堂,在此以琴会友、传授琴艺。张峰将更多精力投入师带徒的教学模式,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散漫,但非常适合古琴教学。张峰说,不少学生已经跟他学了十几年,与真正热爱古琴艺术的人在一起探讨艺术,日子简单又充实。
  与张峰接触过的人都知道,他不仅擅长演奏,更精于斫琴。除了教学,他的空闲时间便多用在斫琴上。
  古琴历来是文人雅士的专属,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。而古琴的选材、制作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,制作一把好琴不容易,成为斫琴大师更是难上加难。张峰无疑是幸运的,他的启蒙恩师胡荫干先生便精于斫琴。“当时古琴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,徒弟的琴都是师傅做的。”张峰说,自己的演奏生涯和斫琴之路可以说是同步开启、同步发展的。
  多年来,张峰在打磨琴艺的同时,从未放弃对斫琴的研究,现担任泠泠堂古琴艺术顾问,主要负责斫琴。2011年,他亲斫的泠泠堂宣和式古琴“友之”,被巴黎第92区文化中心收藏。
  走进张峰泠泠堂的工作间,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:伴随着铿锵顿挫的刀斧声,刨花、木屑飞扬,张峰身边摆放着几十种刀具,或锯凿抠剜,或削刨锉磨,正精心打造着手里的一把古琴。“制琴是个精细活,要静下心来精雕细凿,才能做出上等的好琴来。”张峰说,每一把琴都是倾注心血完成的。
  如今,张峰也练就了一身本领,一把古琴摆在面前,什么年代,什么材质,什么特性,他能说个八九分。“许多时候,好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,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,让喜爱古琴的人能遇到一把好琴。”张峰说,斫琴不仅让他更了解古琴,更重要的是能让他远离浮华,静心思考,这个过程他非常享受。
  公益讲座 传播古琴文化
  上午斫琴,下午练字,晚上弹琴,这是张峰最普通的一天,也是最充实的一天。
  年至不惑,张峰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越来越不够用,但推广古琴艺术却始终是他最大的愿望。今年,他开始酝酿一个计划——开展“张峰古琴百场公益讲座”,让更多人领略到古琴的魅力。
  今年2月份,张峰应邀前往德国海德堡,开启“张峰古琴百场公益讲座”首场讲座。在为期半个月的时间里,他在海德堡连续举办讲座,向更多的人领略广陵古琴的魅力。《广陵散》《平沙落雁》《阳关三迭》……千年古韵,悠悠回响,穿越时空,陶醉了异国友人。
  结束德国之旅回国后,张峰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在国内开展公益讲座。学校、图书馆、艺术馆都积极邀请张峰,目前讲座已经进行了30多场,主要覆盖江南、苏南地区。
  “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,是汉文化中的瑰宝。作为传承人,我有义务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,不仅让更多的中国人爱上这一古老乐器,也要让更多的外国人通过古琴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。”张峰说,这也是他欣然同意成为威海馆的表演嘉宾,连续十几天在仁川亚运会威海主题形象馆内演奏古琴的原因之一。
  也得益于他的大力推广,现在喜欢古琴,并想学习演奏古琴的人越来越多。张峰表示,只要有兴趣、有悟性、能坚持就可以学好古琴。“古琴的技法并不难,但要想弹好古琴,对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传统文化的学习要求很高。”他说,希望通过公益讲座的形式,让大家了解古琴并不是高高在上的,而是表现力非常强的一种乐器,同时通过推广古琴文化,让大家形成重视传统文化、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。
  与琴共处,参加文化交流活动,举办古琴公益讲座……一直以来,张峰致力于传播古琴艺术。“我希望不仅能圆自己的古琴梦,更重要的是帮更多琴友圆梦。”张峰深知,与古琴的这份际遇,源于美妙的缘分和长久的坚持,他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习琴感受远离浮华、返璞归真的快乐,也希望更多知音能认识古琴、聆听琴语。
  因缘际遇 玉珂亮相仁川
  与以往出国演出交流不同的是,张峰此次走向中国威海馆可谓阵容强大,因为他的搭档是一把宋琴,名为“玉珂”。
  “目前宋琴在全国不超过10把,能与‘玉珂’一同亮相亚运会,我感到非常荣幸。”张峰说,能有这个机会,还需要感谢自己在威海的学生,这便是“玉珂”琴主。
  张峰的学生遍布国内外,威海有他忠实的粉丝并不奇怪,“玉珂”古琴的主人便是其一。“我们是老朋友了,当时他跟我说手上有一把宋琴,我第一反应就觉得他是在吹牛。”张峰笑着说,宋琴非常珍贵,可以说非常稀有,并不是经常得见的。
  去年冬天,了解到张峰要去北京讲学,“玉珂”的主人携“玉珂”一同进京。为了以防万一,将信将疑的张峰还是备了一套丝弦,当琴套褪去一半的时候,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——这确确实实是一把宋琴,仲尼式,桐木材质,以背面刻着的“玉珂”为名。
  对于琴家来说,没有什么比遇到一把好琴更能让他激动的了。宋琴透着一股山野之气,是张峰的最爱。接过“玉珂”,他小心地将琴摆正,拿出自己备好的丝弦,将琴上破损的琴弦一一更换,随即立刻开始弹奏。“只能用绝妙二字来形容,音色太美了。”张峰感叹。
  判断一把古琴好坏,一是看音色是否通透,二是看高、中、低音色是否统一,即通俗说的集“松、透、圆、润”于一体,但真正的行家知道,“松透”与“圆润”本身就有矛盾,想要集于一身几乎不可能,“‘玉珂’可以说集松、透、润于一体,已经非常难得了。”张峰说,今年希望与“玉珂”合作,录一张个人专辑,也算不辜负与这把好琴的缘分。
  “玉珂”的主人是个爱琴之人,当初得到“玉珂”也是因缘际会,结识张峰后希望他能经常来威海宣传古琴艺术,因此创办“玉珂琴堂”。“本来我们只是想在威海推广,没想到在韩国亚运会上我们也有展馆。威海馆的相关负责人就邀请张峰老师带着‘玉珂’一起,展示中国传统文化。”“玉珂”琴主说,这与自己传播古琴文化的想法不谋而合。
  张峰也表示,能够亲手弹奏宋琴“玉珂”是一件幸事,而能够与“玉珂”一起在仁川亚运会威海馆内进行演奏,更是幸上加幸。“在威海馆内的演奏过程,是我一生难忘的美好经历。”他说。
版权所有:东方艺术家协会 公司地址:深水埗基隆街153
电话:00852-23813359 传真:00852-23813359
技术支持:盘古网络[定制网站]